读《最后的观星人:天文探险家的不朽故事》有感
为什么要有天文学?因为我们对头顶上的那一切知之甚少!甚至一无所知。
中学时代理想的大学专业只有两类:航空航天和天文。一辈子待在一座天文台里是多么幸福的事(就像1900),用一只几米大的眼睛看亿万年的过去....。这本书补齐了自己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经历。在巨大的可转动建筑物里,各种精密的重型设备呼呼地运转着,只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操作它们,而满腔激情的天文学家却摸黑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工作着。
阅读真是件太划算的事了,那些文字可以把我们带到作者身边,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之对话,调动所有想象去感同身受。天文学家会为祈求一个朗朗晴空的观星夜而总穿同一双袜子;穿上飞行服打开临时加热装置,蜷缩在望远镜的主焦点室里;在南极的高原上长达八个月的孤独研究生活,甚至连菜里的青虫都会带来惊喜;终于登上观星飞机时,激动得屏住呼吸站在天文望远镜前,感受身处另一层空间般地神圣和美妙。热爱是一股神奇的力量。作者对星空的热爱,对科研的笃定,那种聊到自己专业时候透过文字都闪着光的力量,那些为了不错过观星机会可以放下一切的毫不犹豫,让人在感动的同时又激起一份坚定的力量。
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去仰望星空了,更难有人去指认那些星座,讲述背后的故事、拍摄那些瑰丽的星系、星云。除了最轻的化学元素外,所有元素都合成于恒星内部,你细想那句名言“我们都是星辰的产物”(Wearemadeofstarstuff),人类在46亿年的地球史里只是那么一瞬间,在茫茫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?人的一生有那么多事与愿违,如今的你是否还记得年青时的梦想?